笔下文学 > 艾侬爱玲文集 > 《金瓶梅》中的世俗世界

《金瓶梅》中的世俗世界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ixia.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说在中国古代一向被认为是史家之末流。然从六朝志怪的荒诞不经、只言片语,到明清时代的深邃博大、汪洋恣肆、深刻反应社会生活全貌,实属很大的进步。明清之际,四大名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庞芜的结构体系、玄妙的美学价值,向世人呈现出中国古代文化及文学的博大精深、精湛妖娆,于人类文明都可堪称是不可多得的奇葩。明清小说中,金瓶梅无疑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这部展现明代社会横截面的世情小说,以其辐辏的人物,开阔的场景,繁杂的布局,宛如一幅巨型写真,将商业发达的明朝中后期之社会风尚、市民心理、时代特色,描摹得淋漓尽致,难怪博得文学家冯梦龙“四大奇书”的美誉。纵然世人或曰其“淫”或曰其“悲”然而吸引我眼球的,乃是流露着赏心悦目、异彩纷呈的世俗世界是金瓶梅关于城市商业、货币典当、酒楼妓院、方言服饰的描写,为中国古代民风民俗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史料,有着深厚的价值意义。在此仅以饮食习俗、茶饮习俗、婚嫁习俗举例。

    一、饮食习俗

    金瓶梅一书充斥了一个刺激感官、物欲横流的世界。为了突出西门庆骄奢淫逸,该书对于食物的描写颇多。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金瓶梅中屡次提到这样一种风俗,即人们的饮食以鹅菜鹅食为重的习俗。在此举例说明:第20回西门庆迎娶李瓶儿为妾,铺排了许多酒宴邀请亲朋好友“先吃小割海青卷,八宝攒汤。头一道割烧鹅大下饭”鹅菜便是宴请中上上品;第31回西门庆为儿子摆满月酒,宴请大菜仍是以鹅为先:“须臾,酒过五巡,汤陈三现,厨役上来割了头一道小割烧鹅”;第41回乔大户的娘子宴请吴月娘等人,上菜的次序也是着实耐人寻味:“上了汤饭,厨役上来头一道水晶鹅,月娘赏了二钱银子,第二道菜是炖烂鹅蹄,月娘又赏了一钱银子,第三道菜是献烧鹅,月娘又赏了一钱银子”此三例皆是以鹅为筵席中最珍贵的头菜。在日常交往或互相馈赠食物时,鹅亦是作为珍贵的礼物来收买人心。如韩道国因为妻子王六儿与西门庆通奸,被揭发并告至官府,韩道国央求西门庆与主管该事的官吏通融一番,答谢西门庆的礼品为“一坛金黄酒,一只水晶鹅,一副蹄子”

    鹅菜在宴饮酒席中地位如此显赫,不仅金瓶梅中屡屡表现,在明代社会,上至宫廷、下至村野,家居亦或奢华宴饮中皆是如此。况且金瓶梅反映清河县一地风貌。清河县据考证是今山东省临清市,该地土壤肥沃、靠近运河、交通便利。鹅食盛行,也是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达、市民文化繁荣之产物。烬宫遗录一书反映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日常起居生活,对于鹅菜地位的郑重考究也可见一斑:“上膳应将生鹅褪毛,从后去肠秽,煮一沸,取出,酒洗净令用麻油烹煮出以进,遂甘之也。”1皇帝尚且以鹅为“甘”制作过程精细而繁琐,由此可得,明人在饮食中有以鹅为美肴的民风,并且大户人家尤为如此。食鹅习惯普遍且根深蒂固,金瓶梅可见一斑。

    二、品茶习俗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茶不仅哺育着神州世代子民,封建官宦阶层更是将品茶视为附庸风雅的一种情致。由于金瓶梅作为世情小说,对历史民族的宏大剧变、民族英雄避而不谈,而更多的是描写细微的家庭场景与琐碎的市井层面,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蕴含在世俗情节中,并在日常生活的琐屑中娓娓道出,细细表露。关于饮茶的描写俯仰皆是:

    只见小丫鬟,拿了三盏蜜饯金橙子泡茶,银镶雕漆茶盅,银杏碟茶匙。妇人起身,拿起头一盏,以手抹去盏旁水滓,端与西门庆

    吴月娘见雪下在粉壁前太湖石上甚厚,下席来教小玉拿着茶罐,亲自扫雪,烹江南凤团雀舌牙茶,与众人吃。正是白玉壶中翻碧浪,紫金壶内喷清香

    西门庆唤书童取茶来,不一时,银匙雕漆茶盅、蜜饯金橙泡茶吃了,收了盏拖去。

    妇人要茶吃,秋菊连忙捧着一盏茶来。夫人骂道:贱奴才,好干净手儿,你倒茶我吃,我不吃这陈茶,熬得怪饭汤气。你叫春梅来,叫她熬些好甜水茶儿,多这些茶叶,炖得苦苦艳艳我吃

    明清之际,茶工艺也发展到了一个极致,一个个茶方子妙趣横生,似乎比今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胡桃松子泡茶,臻松泡茶,玫瑰卤瓜仁泡茶,蜜饯金橙子泡茶、枸杞玉墨茶、荪豆子撒笋泡茶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茶已经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金瓶梅中,西门庆、庞春梅、李瓶儿、潘金莲等人并非风雅之士,他们的生活方式及品茶爱好是较为接近市民大众的。与江南上层人士不同,明朝万历年间的北方,即使是生活考究的大户人家,品茶的情致仍无法与江南习俗同日而语。而这恰恰更是将“茶”升华成一种意象——一种去英雄化去传奇化的意象,开辟了情节更为朴素平淡性及家常性的顽强的文学模式。

    三、婚嫁风俗

    西门庆这般物质丰裕、精神匮乏的暴发户,纵然最后跻身于统治阶级,但仍然干尽欺男霸女之事,实属好色淫魔。西门庆妻妾骆绎不绝,结婚嫁娶之场面更是为兰陵笑笑生对于民风民俗之“描摹世态,骂尽诸色”锦上添花。据不完全统计,金瓶梅一书提及婚嫁场面共三十多处。如孟玉楼先嫁杨宗锡,改嫁西门庆;如李娇儿先嫁西门庆,后嫁张德;李瓶儿出嫁杨中书,再嫁花子虚此处不赘述。

    金瓶梅在婚嫁描写中总是避开婚庆最热闹的场景,而是对于婚嫁前后的人事礼俗刻画得细致深入,这更有利于人物的性格塑造及民间风俗的表达。如王婆作为西门庆与潘金莲的主婚人,在应付武松时完全以大明律作为依据:“她娘劝道,前儿日子她嫁到外京人去了”因为依照大明律“夫死,唯父母与祖父母有再嫁女之权”再如金瓶梅里活跃着一批媒婆,除了官媒陶妈妈,还有王婆、薛嫂儿、文嫂儿、冯妈妈、段妈妈、张媒人等私媒。大明律规定,凡婚约必有媒妁之言“婚书,有媒妁通报写立者;私约,无媒而私下议约也”在17回李瓶儿招赘蒋竹山,李瓶儿家贫无力请媒人,让自己的使唤婆子冯妈妈做“宝山”然而正因为做媒轻率,赶走蒋竹山也容易的多——“临出门,妇人还使冯妈妈舀了一锡盆水,赶着泼出去,还说‘喜得冤家离眼前’,当日打发竹山出门”明代婚嫁中男女双方相见时还有一特色,即查看身体部位,女性的“三寸金莲”为一重要标准。如第7回孟玉楼改嫁,孟玉楼与西门庆相看时“妇人起身,先取头一盏,用纤手抹去盏边水滓,递与西门庆,用手接了,道了万福,慌的薛嫂向前用手掀起妇人裙子来,裙边露出一对刚三寸恰半叉,一对尖尖翘翘金莲脚来,穿着大红遍地金银白陵高底鞋儿,与西门庆瞧,西门庆满心欢喜”

    在大婚之礼中,还有递见面鞋脚、完饭、做三日、会亲家等习俗,分别在第九回、第九十一回、第七回中出现。这些明朝中后期的习俗或者某些保留在部分地区,或者已失传,然而无庸置疑,明清时代的婚嫁礼俗在金瓶梅中惟妙惟肖、一览无遗的呈现给后世人。

    结束语

    自金瓶梅横空出世,世人对这部这部奇书就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这部反映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社会现实的世情小说,前所未有地将视角转向世俗社会,全面细致地描写了明中叶的城市社会民俗,不仅具有极高的民俗学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以其深刻的平民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小说对现实平民百姓命运关注的一个标志。自此以后,市民阶层成为文学接受及反映的重要对象。